第十届动物疫苗与免疫佐剂技术沙龙
暨首届生猪腹泻综合防控钱塘论坛


钱塘九月浪潮悠,风卷银波天际流。2025年9月26—28日,在这叠翠流金、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第十届动物疫苗与免疫佐剂技术沙龙暨首届生猪腹泻综合防控钱塘论坛在杭州钱塘圆满召开。
本次会议由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兽用生物制品(泰州)国泰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依思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浙江洪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洪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鼎持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浙江正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洛阳赛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大连乐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乐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迈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壹生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成都依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以“科技赋能·精准防控”为主题,旨在汇聚业界智慧,聚焦兽用生物制品研发与应用的前沿动态与工程化关键技术,在动保领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行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促进行业交流融合、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动保力量。
中国兽药协会战略咨询专家组组长、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才学鹏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玉海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苏国东研究员,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张力副主任,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生药评审处处长印春生研究员,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省兽医协会会长沈志强研究员,英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Nedosekov Vitalii(维塔利·涅多谢科夫)院士等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动物疫苗及佐剂研发生产企业代表超300人出席会议。
在开幕式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苏国东研究员,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副主任张力,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玉海教授和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才学鹏研究员分别致辞,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开幕式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赵永前研究员主持。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苏国东研究员,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副主任张力,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玉海教授和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才学鹏研究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赵永前研究员)
主旨报告环节内容涵盖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禽类以及宠物所用最新疫苗及其免疫佐剂的相关技术等,为大家展示行业研发、研究及应用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等丰富内容。

9月27日上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印春生处长做了题为“兽用生物制品创新方向与注册评审要点”的专题报告。印处长系统梳理了当前产业创新的关键路径,并针对产品注册评审中的核心要素与常见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他的讲解为科研单位与企业“如何针对评审要点开展高效研究”指明了清晰方向,对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合规上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的Nedosekov Vitalii(维塔利·涅多谢科夫)教授,分享了“口服疫苗在欧洲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他从国际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口服疫苗的技术优势、最新研发动态及在欧洲市场的应用潜力,为我国动物疫苗,尤其是水产与经济动物疫苗的差异化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与思路启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院士带来了“疫苗的发明、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主旨报告。吴院士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系统回顾了疫苗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并高屋建瓴地展望了未来疫苗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战略价值。他的报告不仅深化了行业同仁对疫苗科学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未来技术创新的无限想象。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杭州依思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德祥博士展示了公司在核心技术与产品开发上的最新成果。他在“创新佐剂及mRNA递送系统在动物疫苗中的应用”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新型免疫佐剂和高效mRNA递送系统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体现了本土企业在动物疫苗核心技术领域强大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9月27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黄耀伟教授、河南农业大学胡慧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宏超副教授、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杨永乐副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陶震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潘子豪副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王继春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王芳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武奇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徐计东博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李志敏博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尹文竹博士、浙江正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徐冰冰高级工程师、洛阳赛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克洛总监等14位行业专家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黄耀伟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胡慧 教授
河南农业大学

周宏超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永乐 副研究员
湘湖实验室

陶震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

潘子豪 副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

王继春 研究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

王芳 研究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武奇 副研究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

徐计东 博士
浙江大学

李志敏 博士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尹文竹 博士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

徐冰冰 高级工程师
浙江正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张克洛 总监
洛阳赛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姜平教授,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省兽医协会会长沈志强教授,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邵国青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猪病防控研究室主任冯志新研究员4位嘉宾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报告环节)
9月28日上午,湘湖实验室(农业浙江省实验室)邵国青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杨毅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刘琴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樊惠英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贾洪林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郭慧琛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陈鸿军教授、扬州大学秦涛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何玉龙副教授、瑞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朱秀同副总裁等10位行业专家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议题涵盖疫苗精准设计、新型平台技术(mRNA、VLP)、免疫佐剂创新、多物种疫病防控及净化策略等全产业链热点。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我国动物疫苗领域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届沙龙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在于新型疫苗平台技术与精准设计理念的深度融合。
1. mRNA疫苗技术异军突起:该技术已迅速应用于多种动物。在宠物领域,针对猫鼻气管炎、杯状病毒病、泛白细胞减少症的mRNA三联疫苗研究,有望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在生猪领域,针对重大疫病猪伪狂犬病变异株的自复制型mRNA疫苗,展现了其在小剂量下诱发强效免疫的独特优势。此外,鱼类核酸疫苗的创制报告,标志着该技术正成功拓展至水产养殖领域。
2. 病毒样颗粒(VLP)疫苗精益求精:VLP技术因其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而备受青睐。研究者报告了基于关键广谱免疫靶点的IBV(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VLP疫苗,其设计更具针对性,免疫效力显著。同时,高致病性禽流感VLP疫苗的研制也取得重要进展,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了新利器。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几种新型佐剂与VLP亚单位疫苗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免疫效果。
3. 智能计算与精准设计驱动研发:基础研究的突破是疫苗创新的源泉。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研究者不仅报告了弱毒疫苗的理性设计,更揭示了新型毒力因子nsp2的发现,以及PEDV利用N蛋白逃逸宿主干扰素应答的新机制,为开发新一代疫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靶点。同时,大会强调了智能计算在驱动动物疫病防控新产品研发中的核心作用,精准疫苗的研究解决病毒不断变异问题成为行业共识。
佐剂与递送系统是疫苗发挥效力的“放大器”与“导航仪”,本次沙龙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纳米技术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多位专家报告了有机-无机杂合纳米佐剂、新型纳米佐剂的研发与免疫评估,这些智能材料能极大地提升抗原的递送效率和免疫激活能力。传统佐剂的优化与创新同样不可或缺。多场报告聚焦于注射用白油、复合白油佐剂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精细化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使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持续提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黏膜免疫作为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关于多功能黏膜免疫佐剂及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究,旨在解决抗原穿过黏膜屏障的难题,为实现无针免疫、建立局部免疫屏障带来了革命性希望。
沙龙议题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覆盖了生猪、禽类、牛羊、宠物及水产等主要经济动物。
生猪疫病综合防控体系: 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疫苗研发对策,并分享了规模化猪场支原体肺炎的防控策略与净化思路,标志着行业正从单一的免疫预防向“防控-净化”综合管理迈进。猪用疫苗研制及抗原制备技术的专题报告也体现了对生猪健康的持续关注。
牛羊与宠物疫病研究进展: 牛疱疹病毒1型和4型疫苗的研究为新发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方案。猫用疫苗的全面进展以及靶向犬NGF-TrkA通路的阻断纳米抗体筛选(用于治疗而非预防)则展现了宠物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技术需求。
水产与特种动物疫病防控: 基于Ⅵ型分泌系统的杀香鱼假单胞菌减毒疫苗在大黄鱼病害防控中的成功应用,是基础研究与产业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兔出血症2型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则为特种经济动物的疫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届沙龙在“联合创新、集成研发助力动物疫苗行业发展”的呼声中圆满落幕。会议全景式地展示了我国动物疫苗领域正从技术追随向自主创新转变,其发展呈现出平台多元化、设计精准化、佐剂智能化、应用场景化的鲜明特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必须持续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整合前沿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病挑战,为保障养殖业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构筑更坚固的防线。
9月26日下午,召开了首届生猪腹泻综合防控钱塘论坛闭门暨中美生猪疫病综合防控双边研讨会。围绕PoRV、PEDV、TGEV、PDCoV等病毒性腹泻的国际流行情况、免疫监测与疫苗研发、规模牧场实战防控及中外经验对比进行了系统交流,共同探讨猪病毒性腹泻防控领域的最新进展,分享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研究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提升动物健康管理水平,形成了流行病学证据—免疫监测评价—疫苗与技术路线—规模场实战的闭环交流范式。会议搭建了专家与产业一线的高水平对话平台,为我国生猪腹泻综合防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管理经验。

上一篇:10月29日,相约国际兽用mRNA疫苗创新与产业化交流会
下一篇:没有了!
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National veterinary dru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
扫一扫 ![]() |
| 联系电话:010-62103991转611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8号 备案:京ICP备20024024号 |